“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你了!就坐在总书记对面。”听到激动的声音从电话另一边传来,广西汽车集团首席技能专家郑志明代表频频点头,详细地为远在家乡的同事们讲述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那一幕,把总书记的关怀和温暖传递给每一位工友。
10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郑志明坐在代表席第一排中间位置。
郑志明清晰地记得,总书记亲切地询问他职称走的哪个序列、收入怎么样。他还记得总书记参加讨论时讲的每一句话:“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紧紧依靠工人阶级是必不可少的”“不能瞧不起产业工人,一定要看实际贡献”……今天,回想起这些话语,郑志明依然心潮澎湃。
郑志明是从钳工学徒成长起来的大国工匠。这些年,在中国发展成为制造大国、加快迈向制造强国的时代大潮中,无数产业工人书写了同样精彩的故事,也以自己的劳动和创造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厦过程中添砖加瓦。总书记的讲话,让他们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前行的脚步更具力量。
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从这个角度看,紧紧依靠工人阶级是必不可少的,工人阶级代表先进生产力。
郑志明讲述了制造业发展变迁的一个故事。以前的老五菱汽车,要依靠拆解别人的零部件研究来掌握技术。如今,当年的领先者开始研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我们最新的创新成果五菱AirEV,已经被指定为印尼G20峰会的官方用车。这款车的机械零部件实现了100%国产化,核心部分芯片的国产化率达86%,整车有14项自主创新技术。它的‘心脏’电驱桥生产线也是我们自主研制的。”郑志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破解“卡脖子”难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既需要科学家、工程师,也需要高技能人才。
潍柴动力首席技师王树军代表,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制造”的异军突起。
20世纪80年代,中国公路上跑的重型卡车大多为国外进口,不但售价昂贵,先进的发动机制造技术还被外国垄断。如今,装配中国“心”的自主品牌重卡已经在国内市场处于绝对领先优势。重汽黄河、解放重卡、东风重卡、陕汽德龙,还有五菱皮卡,这些有着光辉历史的老品牌,重新走到舞台中央。
王树军告诉记者,今年1月份,潍柴发布了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突破51%的商业化柴油机,距离上次突破50%的世界纪录刚刚过去480天。“就好比人在百米赛道上跑进10秒内,这是一种极限的突破。”这项技术树立了柴油机热效率新标杆,引起全球行业震动。
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必须紧紧依靠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刚代表说,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各级党委、政府、工会和企业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这项重大改革已经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广大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成为党执政的坚实基础和依靠力量;主人翁地位进一步彰显,各项待遇稳步提高;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充分发挥了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
“工人阶级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觉悟。过去码头都是人拉肩扛,现在是智能化操作集装箱。”总书记的话语重心长。
“我们产业工人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出席党的二十大的产业工人代表,都是从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起来的,有的当选大国工匠、首席技师,有的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产业工人要靠得住、有力量,必须有知识、懂技能、会创新。对此,安徽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主任苏保信代表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半路出家”的他,曾经对电磁线生产两眼一抹黑。在千万次一丝不苟的练习操作中,他成为了技术顶尖的“苏大师”。“作为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我们每一位产业工人都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成长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刘丽代表,从小就会唱《咱们工人有力量》。这位大庆油田采油工一直在想,工人的力量到底体现在哪里?这些年亲历的一切,让她明白,这份力量就体现在拥有一身真本领、当好新时代主人翁上。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中坚力量。刘丽认为,产业工人应该端好技术这个“金饭碗”,练就一身“金刚钻”,认认真真完成每一项任务,精益求精做好每一个操作,干出精气神、干出高质量。
甘肃金川集团贵金属冶炼分厂提纯工序工序长潘从明代表注意到,二十大报告中22次提到“创新”,强调坚持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我们日常工作在一线,创新也在一线。产业工人就像制造业肌体的‘毛细血管’,伸入到各行各业的细枝末节处。我们拥有取之不尽的创新灵感,更拥有呼之欲出的创新愿景。”作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潘从明自信地说,“在创新的舞台上,一线产业工人大有可为。”
说起创新,电力工人冯新岩代表打开了话匣子。作为国网山东电力超高压变电检修工,他解决了30多项技术难题,被工友们称为“冯尔摩斯”。“人们对我们电力行业有个刻板印象,觉得就是风里来雨里去的简单劳动,其实电力更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行业。越来越多的年轻研究生穿上工装,成了产业工人。”
90后的肖帅代表是中国建筑三局总承包安装公司电气工程师,曾经参与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工程。面对极限工期,他与同事们通过应用我国自主研发的装配式建筑、BIM平台、5G、AI、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再一次展现了“中国速度”。
“产业的转型升级、科技的日新月异,都需要工人阶级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觉悟,肩负起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任。”代表们纷纷表示。
为国家添砖加瓦的人都值得尊重
“我们这些年一步一个脚印,真正在添砖加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厦的人,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而且我们要思考和研究怎么去培养他们、发挥他们的作用,这个才是重要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温暖着每一位产业工人代表的心。
就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技术工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措施,进一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度重视。
“广大产业工人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陈刚认为,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要而紧迫,必须从强化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加强产业工人维权服务,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打造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力支撑。
走在代表队伍里的郑志明,总穿着那身崭新的蓝色工装,口袋上方绣着白色五菱汽车标志,犹如一只翱翔的雄鹰,“我们新时代的产业工人就像雄鹰,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助力下,展开翅膀冲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际。”
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守护“大电网”;要把一身绝活传递出去,带动更多的产业工人懂技术、会创新;要扎根生产一线、做到精益求精,助力“大国建造”;要引导年轻人具备更高的格局、更广阔的视野,成为制造强国的“生力军”……当信念汇聚成力量,就能攻克一切难关,创造新的伟业。
代表们一致表示,要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指引下,始终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定信心、守正创新,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