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0 08:14:57 来源: 作者:赵颖 点击数:
【字体:
打印

传承历史本色筑梦辽宁振兴


葫芦岛市建昌县汤神庙镇小学中心校赵颖


泱泱华夏五千年,悠悠历史恒久远。中国的历史,犹如一首名曲,悠扬婉转、扣人心弦;犹如一幅美景,山清水秀、繁花似锦;犹如一杯美酒,沁人肺腑、回味无穷。每当提起中国历史,我会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这种情感不仅来源于历史悠久,还来自其中连绵不断的历史文化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激励着一代代国人自强不息、爱国奉献,让中国从被压迫—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如今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教诲鼓舞了无数仁人志士,坚守本心一往无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为了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舞着无数华夏儿女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在历史的长河中,舍己为国、无私奉献的人层出不穷。每当想起这些人,那一幕幕振奋人心的历史画面就会映入眼帘。他们早已烙印于心,深入骨髓。

我们的种种历史文化、种种精神文明、种种思想觉悟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如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对于悠久的历史长河来说,我们党不过是浩瀚夜空中的一颗星星,过于渺小,但是在无尽黑暗的夜里,这颗星星却格外的耀眼夺目,它不仅为人们照亮了前进的路,还点亮了历史。毛泽东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就是历史岁月里的星火。

每一段历史都是有故事的,在我们党百年发展的征程中,有无数的英雄挺起,有人倒下了,就会有人继续接力,他们举着时代先锋的大旗,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国尔忘家,鞠躬尽瘁,正是他们的奋战到底,才换来了我们祖国今日的辉煌。这些英雄的忘我奉献,让我们的祖国统一成为了必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深的爱着我们的祖国,爱着为我们负重前行的每一个英雄。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甚至是鲜血和生命,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为国家昌盛、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他们是国家的脊梁、民族的英雄、时代的楷模,他们的名字永远值得党和人民铭记。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故事吧!

中共党员李延年1928年11月在河北昌黎出生,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原54251部队副政治委员。1945年10月入伍,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湘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边境防卫作战等大小战斗20多次。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在伤亡严重的情况下,指挥部队协同作战,毙伤敌军600多人,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作出重大贡献。离休后,他初心不改、斗志不减、本色不变,经常为青少年讲述战斗故事,积极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充分展现了一名老革命军人、老战斗英雄的光辉形象。

中共党员张富清1924年12月在陕西洋县出生,原西北野战军359旅战士,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来凤支行离休干部。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张富清冲锋在前、浴血疆场,经历了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 3次、二等功 1 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所在部队调整,已是 359 旅正连职干部的他响应号召主动要求到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他坚守初心、不改本色,深藏功名、为民造福,连儿女对他的赫赫战功都不知情。现在,95 岁的张富清,仍然坚持学习。他说:“人离休了,政治上思想上绝不能离休。”张富清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荣获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正是这些英雄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美满幸福的生活,英雄不该被忘却,不该忘却的还有为时代发展作出贡献的地方。

它,有一个响彻中华大地的名字,叫做辽宁。作为一个辽宁人,我深深的爱着我的家乡,爱着辽宁精神。在新中国建设初期,辽宁为全国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一五”时期我们国家的156项重点工程中,有24项落户辽宁,全国17%原煤、27%的发电量、60%的钢均产自辽宁。辽宁不仅是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装备,而且输送了大批的人才和技术,为我国建设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被国家誉为“共和国之子”。辽宁省委常委、秘书长王建说:“党的百年历史留下了深深的辽宁印记,辽宁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了党的百年辉煌”。在几百年的历史进程中,辽宁人形成了辽宁精神,这种精神是以“天辽地宁、爱国奉献、诚信务实、创新争先”16字组成,辽宁精神以奉献精神为核心,其中郭明义、雷锋就是我们辽宁精神的典型代表。

在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践行辽宁精神的人。他被当地百姓亲切的称为“小个子”教师—张万波。是辽宁省本溪市满族自治县第五中学教师。1997年开始他的乡村执教生涯,2000年第一次当毕业班班主任的他,帮助因父母离异想要辍学的学生重回校园,并给予资金帮助;2001年他的妻子因生产后大脑缺氧进行抢救,儿子住进了保温箱,这期间他奔波于草河口、沈阳、本溪之间为儿子拿药治疗,但从未因家里情况耽误过一节课,还时常利用空余时间免费给学生补课;2002年班上有一名学生因交通不便,来学校要翻山越岭3小时,为了她们有更多时间学习,张老师把它们留在学校与自己同住,照顾他们日常生活。把自己的妻儿抛在家里。他深知家里需要他,但他说作为一名教师要更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的职业道德。他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提到的也只是他所做事情中的冰山一角。他扎根乡村教育24年,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教书育人,用爱心和耐心教会农村孩子学习知识、学会做人。他热爱学生,视生如子,潜心钻研业务,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为了教育事业甘于奉献自己。他的事迹虽然不是那么轰轰烈烈,但他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辽宁精神,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作为一名“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走在春风里”的90后,我切身看到了,感受到了辽宁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制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有着中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沈阳中街、森林中的世博园沈阳植物园……我们的辽宁一直在不断的振兴发展,这都离不开怀抱辽宁精神的人们勤劳勇敢,无私奉献。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传承历史本色,筑梦辽宁振兴,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我们要传承辽宁精神,不忘初心,牢记曾经蜡烛成灰的使命,修身立德匠心筑梦,以高涨的爱国热情投入到伟大的教育工作中,以虔诚之心治学,以精诚之心育才,紧跟党的步伐砥砺前行,笃行不怠,把灿烂的历史文化、崇高的精神品质传承给我们的学生,以满满的正能量滋养学生们茁壮成长。

百年翰墨,它书写的不仅是英雄的精神与气概,不仅是城市的标记与文化,更是一步步迈上新征程的切身改变,更是一颗颗家国于心的乡土情怀。让我们携手并肩,把这份情怀,犹如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一般延续下去,感党恩,跟党走,守初心,记使命。


上一篇:追光逐梦踏浪守初心 用心用情用力担使命 下一篇:秉世代桃李情怀,展未来振兴风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