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谱系传基因,“辽宁精神”熠光彩
孙熠
一部厚重的红旗谱正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发展的历史方位上。红船精神旗帜、井冈山精神旗帜、长征精神旗帜、延安精神旗帜、西柏坡精神旗帜、北大荒精神旗帜、西迁精神旗帜、大庆精神旗帜等都历历在目。一面面英雄的旗帜,便随风飘扬,那咧咧呼声是先辈的奋斗呐喊,那映射天地的红灿烂,是先烈的鲜血尽染,还有红色基因内嵌。
当历史进入21世纪初,共和国的英雄谱系又有新的续篇:2018年6月28日中共辽宁省委在辽宁竖起“辽宁精神”的大旗。 “辽宁精神”这面旗帜是共和国长子继承红色基因,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的展现。“辽宁精神”这面旗帜,也是共和国长子为强盛辽宁,振兴东北的出师战旗。
一、红色基因根植辽宁沃土,孕育“辽宁精神”
早在20世纪初,苦难辽宁土地上就根植了“红色基因”。1921年7月23日当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诞生中国共产党之日起,其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的“红船精神”大旗。就在华夏上空飘扬,随之,红色基因助燃红色火种,云程发轫广播全国。仅两年之后,1923年党中央先后委派陈为人、邓中夏等同志来辽宁开展党的工作,同年下半年,建立了中共沟帮子铁路党小组。领导铁路工人抗日斗争。1928年9月在沈阳成立了中共满洲省委。从此,中国共产党强大红色基因就深根于辽宁,由党领导,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辽宁工人运动如火如荼展开。大连满洲福岛纺织株式会社中国工人的“四二七”大罢工、奉天十二家造纸厂工人罢工、南关岭装卸工人暴动、大连油篓厂工人罢工、营口东亚烟草公司工人罢工等一系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工人运动,彰显了在辽宁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红色基因嬗变的力量。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借口发动侵略战争,从此,辽宁土地上便开端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烽火。杨靖宇奉中共满洲省委命令,于1936年2月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其任军长兼政委。同年5月,他在本溪县汤沟汤河边召开了军事会议,做出了东北抗日联军西征的重要决策。民族存亡之际,这支在辽宁土地上诞生的人民军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卓绝斗争,用生命和鲜血诠释了红色基因的本真,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
还是这片土地,1948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战役,解放了锦州。标志着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
为了挽救战场上伤员的生命,战区农民群众配合前线卫生部,“村村办医院,家家设病房,人人当看护,呵护子弟兵,为了支援前线,辽宁人民顾大局,舍小家,甘于奉献”。“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寸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上战场。”为了胜利,支前民工冒着敌人的炮火,给解放战士送给养,帮助构筑防御工事,不少支前民工受伤甚至付出生命,仅黑山阻击战的几天中,出动战勤就达130工日,还有400多名干部群众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脉动的红色基因,使辽宁人民与解放军一起书写了解放辽宁恢弘壮丽的史诗。
二、红色基因支撑辽宁“长子”默默负重奉献
经过战争革命洗礼的辽宁,其红色基因所独具的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确立自己初心使命的道德涵养规制了“共和国长子”政治取向和行为模式。
首先,甘于奉献。新中国创建之初,毛泽东主席曾有感慨,我们除了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言为心声,党的领袖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劳心期盼由红色基因的脉络传递与共和国长子心心相连。马克思主张,“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毛主席教导,“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正成为共和国长子的政治取向和行为模式。于是忠诚与责任的自觉营造了“功成不必在我” 的境界,使命与风险的担当营造了“功成不必在我”的涵养。共和国长子在苏联撕毁协议,停止援助之际,仍继续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完成了国家交付的24项工程项目,将辽宁建成了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在计划年代里向国家奉献了17%的原煤产量、27%的发电量、27%的切削机床、50%的烧碱,以及60%钢产量,建成全国各大铝、镁、硅、钛等战略材料工业的摇篮母厂,制造了第一架战斗机、第一艘导弹潜艇、第一艘万吨巨轮等等。回复了兑现了毛主席建国初期的辽宁嘱托“东北是全国的工业基地,希望你们搞好这个基地,给国家出机器,给国家出专家”。
其次,再做贡献。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打响。辽宁正与战火纷飞的朝鲜隔江相望。红色基因激励共和国长子,一边执着专注艰苦奋斗搞国内建设,一边克服困难,做战勤任务和后方保障工作。大规模为前线募集各种军需物资,捐献军粮356余吨,捐献飞机72架。送子弟兵上战场,有近1万3千多辽宁籍志愿军战士牺牲在朝鲜战场。
三、红色基因赋能辽宁改革,守正创新发展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红色基因,才能更好地创新。历史不会忘记,共和国长子献给祖国母亲的第一份礼物是直径2.4米的国徽。1950年9月当沈阳第一机床厂接到铸造第一枚金属国徽的任务时。没有炉子,砌个砖炉;没有化铝罐,自制铁罐;没有脱氧剂,用木棒搅脱氧;没有测试铝水颜色的专用仪器,就在炉前用肉眼观察铝水的颜色和变化,没有专用砂子造型,就用内蒙古的细砂和大连的粗砂混用。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提前十天铸造出合格的国徽,并于1951年5月被庄严的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这是辽宁土地上战火刚熄、硝烟未尽的共和国长子,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的实践。然而,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辽宁红色基因,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深化的复杂环境条件下增添新内容-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到辽宁调研,对辽宁的振兴发展,提出建议,给出政策。强调“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要勇于创新”,“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共和国长子思想创破牢笼,正视了这些落后原因,迎头赶上。
当下,辽宁正蹄疾步稳,闯关夺隘。以问题为导向,深化国企国资改革。通过合并重组优化要素配置,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以彻底消化和解决长期遗留下来的国有企业的矛盾和问题,毫不动摇地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解决好投资环境问题。办好“辽洽会”,借助这一平台,利用辽宁既沿海又沿边的区位优势,推动东北亚经贸合作,吸纳日本、韩国的优秀企业带动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前来合作。“东北要振兴,我要当先锋”,重新焕发“共和国长子”的风采。守正创新进行时,有的成果在路上,有的成果已赫然,进入数字时代,辽宁石化持续支柱辽宁发展,雄风未减。许多生产链上的“隐形冠军”,工匠精神十足,一些正跃迁为“链主”,一些正在补链强链。数字经济助力辽宁制造迭代升级,体系更加完善,正雄居新赛道;水下机器正深潜万米龙潭探求资源,辽宁舰骇浪惊风,歼系飞鹰正虎视边疆,看谁敢门前弄斧,令敌胆寒。共和国长子昂首誓言,甲午国耻,永不再现。如今共和国长子正高举“辽宁精神”大旗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引领下,阔步走在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释放的发展大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