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启动会上的讲话
(2022年8月17日)
陈刚
为深化工会改革创新、加强县级工会工作,全国总工会决定,自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在工会系统集中开展“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今天我们召开“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启动会,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王东明同志关于深化工会改革创新的要求,启动全国工会系统“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对深化工会改革创新、加强县级工会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刚才,河北省总工会、江苏省总工会、宁夏回族自治区总工会负责同志作了表态发言,讲得都很好,体现了进一步加强县级工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我代表全总党组、书记处,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县级工会工作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郡县治,天下安。”“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也是干部干事创业、锻炼成长的基本功训练基地。”我国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划。县级工会是最基础的一级地方工会领导机关,在我国工会组织体系中同样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加强县级工会工作,对提高工会整体工作水平至关重要。
(一)加强县级工会工作是深化工会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群团工作和群团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了工会改革的重大意义、目标方向、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具体要求,为深化工会改革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县级工会改革是深化工会改革创新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各级工会高度重视县级工会工作,把县级工会改革纳入工会系统改革创新“大盘子”进行通盘考虑,作出全面部署。全总先后印发《关于加强县级工会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为做好县级工会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实施编制“减上补下”,将全总机关精简行政编制补充到任务繁重、力量薄弱的县级工会,以此带动省市级工会实行编制“减上补下”,推动解决基层基础薄弱问题;每年举办县级工会主席培训班。省市级工会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群团改革的要求和全总改革部署,切实加强对县级工会工作的领导。县级工会在同级党委和上级工会领导下,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县级工会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一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把广大职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二是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大县以下区域性、行业性工会和“小三级”工会组建力度,基层工会组织体系不断完善。三是以制度机制建设为依托。县级工会定期向同级党委汇报工会工作、与同级政府联席会议、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等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工会工作规范化水平得到提升。四是以干部队伍建设为保障。争取党委支持,配齐配强县级工会领导班子和专兼职干部,通过多种渠道充实壮大基层工会干部队伍。五是以阵地建设为基础。县级工人文化宫、职工服务中心(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以及基层工会服务职工站点不断巩固,工会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增强。六是以工会经费为支撑。深化经费收缴管理改革,健全完善财务制度体系,稳步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县级工会财务保障能力逐步提升。通过工会上下共同努力,县级工会得到普遍加强,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些县级工会仍存在人手短缺、活力不足、经费保障不够、工作载体与职工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亟需通过深化改革予以破解。
(二)加强县级工会工作是夯实工会基层基础的关键环节。县级工会直接面向基层、联系基层、服务基层,是连接地方工会和基层工会的重要枢纽和关键节点,是工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桥头堡”,是工会抓基层打基础的“一线工作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着力”重要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关于工会工作的重要要求,执行上级工会领导机关的工作部署,最终都要通过县级工会贯彻到基层、落实到职工。因此,只有抓住加强县级工会这个关键,把县级工会做强做实,才能贯彻落实好目标导向为基层、力量下沉到基层、落实工作靠基层、推动发展强基层的理念,工会工作才能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县级工会工作是发挥工会职能作用的内在要求。县域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2022年5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县级工会面临的工作任务更加多样繁重,职能作用更加重要。随着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县域职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工会工作对象增加、领域拓宽;随着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县级工会向乡村延伸工作触角、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随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深化,县级工会推动产改在基层企业落地见效刻不容缓;随着县域中小微企业蓬勃发展、变动迅速,建设和巩固基层工会组织的任务更加紧迫;随着平台就业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县域特别是县城聚集,把这部分劳动者及时组织到工会中来的任务更加突出;随着劳动关系复杂化、职工需求多样化,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任务更加艰巨。新形势下,县级工会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
二、准确把握开展专项工作的总体要求
全总办公厅印发的《“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方案》,明确了专项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组织领导,提出了“一二三四五”的总体要求,即围绕一条主线、坚持两个结合、推动三个下沉、完成四项任务、实现“五强”目标。目的就是在县级层面持续巩固和扩大工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把县级工会这个“桥头堡”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在工会整体工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围绕一条主线。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要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自觉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及工会整体工作中谋划、部署、推动专项工作,探索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的有效途径,组织工会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工会和职工群众,面对面广泛开展有特色、接地气、入人心的宣传宣讲活动,把开展专项工作的过程变成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激发动力的过程,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二)坚持两个结合。即坚持上级工会对口联系指导与发挥县级工会主体作用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县域之间,县、县级市、市辖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加强县级工会工作,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级工会领导机关要把工作重心下移,认真研究县级工会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加强指导。县级工会要在同级党委和上级工会领导下,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真正把县级工会自身特色优势发挥好。
(三)推动三个下沉。即推动工会系统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下沉,进一步夯实工会基层基础。要发展壮大工会工作资源手段,盘活工会自有资源,推动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县级和基层倾斜。通过加强工会干部协管、配备兼挂职工会干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选派机关干部蹲点等途径,充实加强县级工会工作力量。通过转移支付、项目化管理及定额补助等方式,持续加大对县级工会和基层工会的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增强工会经费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效能。支持县级工人文化宫、职工服务中心(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等阵地建设,提高服务一线职工的便捷性、普惠性、精准性、常态性。同时,要紧紧依靠党委、政府加强对工会工作的支持保障,善于借势借力,联系引导社会组织、整合撬动社会资源,为职工群众提供多样化、专业化服务。
(四)完成四项任务。即做好对口联系、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巩固深化等四项任务。
对口联系是前提。上级工会领导机关要加强对县级工会的对口联系、指导和服务。全国总工会层面,全总领导班子成员,各驻会全国产业工会、全总各部门和有关直属单位,分别对口联系2个县级工会。省级工会层面,不少地方已有对口联系县级工会的安排,要统筹谋划,和专项工作做好衔接。地市级工会层面,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联系指导所辖县级工会是日常工作,要加强联系、做好兜底。上级工会领导机关对口联系县级工会,主要任务是研究问题、加强指导、提供支持、推动解决,要依靠当地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形成合力,不改变县级工会原有的工作安排。
调查研究是基础。上级工会领导机关一年内到对口联系的县级工会实地调研不少于1次。要就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健全完善工会组织体系、提高职工生活品质、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等重点工作,开展扎实有效的调查研究。既到工作局面好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的地方去调查研究,真正把职工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基层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解决问题是关键。对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特别是基层工会和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逐项列出清单,提出具体举措,推动问题解决。对于需要与党委、政府沟通协调解决的问题,上级工会领导机关要及时向地方党委通报,推动地方党委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共同研究解决。对于可以利用工会系统自身资源解决的问题,上级工会领导机关要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充实县级工会工作力量,加强经费保障,赋予更多资源手段。对于主要依靠县级工会自身努力解决的问题,上级工会领导机关要指导督促县级工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问题解决。
巩固深化是根本。要坚持典型引路,通过专项工作发现一批加强县级工会工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总结提炼,分层分类进行面上推广。要坚持问题导向,对县级工会工作中具有综合性、普遍性的难点问题,认真梳理研判,强化顶层设计,推动从政策和制度层面加以解决。要坚持常态长效,建立健全上级工会领导机关对口联系指导县级工会的长效机制,为县级和基层工会提供精准指导和服务,真正使基层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五)实现“五强”目标。即推动县级工会努力实现政治引领强、组织功能强、服务阵地强、制度机制强、作用发挥强的目标,把县级工会打造成工会组织体系的坚强堡垒,成为在基层一线凝聚职工群众、积极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的宣传队、工作队、战斗队。
一是政治引领强。县级工会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保持工会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切实承担起团结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提升县级工会党的建设质量。
二是组织功能强。县级工会的组织机构和干部队伍要强,县域内基层工会组织体系和工作力量也要强。要积极争取党委重视支持,加强县级工会领导班子建设,优化工会干部队伍结构,充分发挥兼职挂职副主席作用,壮大基层工会干部队伍。要指导推进县域内“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建设,推行“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模式,实现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有效覆盖。
三是服务阵地强。要加强县级工人文化宫、职工服务中心(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等工会阵地建设,推动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智慧工会建设,建设网上工作平台,借助县级融媒体,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工作新格局。
四是制度机制强。要坚持党建带工建,推动把工会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总体规划和考核体系。完善政府与同级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县级厂务公开协调领导机构,推动建立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建立健全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劳动法律监督、法律援助等工作机制。健全落实“五个坚决”要求长效机制,守牢“五个不发生”目标底线,切实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
五是作用发挥强。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团结引领广大职工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助力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深入细致做好职工就业创业服务。突出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生活困难职工等群体合法权益,打造服务职工系列品牌。
“五强”是一个长期目标,加强县级工会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以开展专项工作为起点,锚定“五强”目标,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夯实县级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三、切实加强对专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工会要充分认识开展专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统筹谋划,抓好组织实施,强化支持保障,确保专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一)落实工作责任。专项工作在全总党组、书记处领导下,由全总深化工会改革创新领导小组组织实施,由领导小组下设的组织工作组联合相关部门成立专项工作专班负责落实。省级、地市级工会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主要负责同志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县级工会要安排专门力量,做好与上级工会工作对接,及时请示汇报,推动工作落实。各级工会领导班子要靠前指挥,对接上级、谋划本级、指导下级,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强督导宣传。全国总工会建立专项工作检查和通报制度,通过双月调度、季度小结、半年总结等方式,定期评估工作进展。全总工作专班相关部门围绕重点难点问题,组织专项工作汇报和交流研讨。各级工会领导机关加强对下跟踪指导,及时研究解决推进专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利用工会报刊网站、“三微一端”等宣传阵地,协调中央主流媒体,及时宣传报道各地工会专项工作取得的进展成效,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注重统筹协调。加强统筹安排,整合各级工会和工会机关内部力量,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加大与地方党委、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积极争取理解支持,营造开展县级工会工作的良好环境。
(四)改进工作作风。坚决落实“转作风、解难题、促发展、保稳定”专项行动有关要求,贯彻落实《全国总工会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若干措施》,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开展调查研究和对下指导。
县级工会要抓住开展专项工作的有利契机,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围绕当地职工群众和工会工作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要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到基层,主要精力放在调查研究、源头参与、工作指导和协调服务上,努力为基层工会和职工群众说话办事,把县级工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同志们,加强新形势下的县级工会工作,对于推动工会整体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大家齐心协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不断创造新的经验,努力推动县级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